试点“家庭养老床位” 西安城六区推进得如何?

产品详细描述:

  曾有城市提出“9064”“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老人居家养老;6%或7%在社区养老;4%或3%的老人入住机构。

  但据北京等地民政部门最新调查,99%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不到1%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1)适老化设施——地面改造、门改造、卧室改造、如厕洗浴设备改造、厨房设施改造、物理环境改造等

  (3)智能化设施设备——网络连接设备、紧急呼叫设备、报警器、视频监控设备、尿湿感应垫、护理床、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智能药箱等

  新城区的家庭养老床位主要在“兜底”人群中开展,助餐、助洁、按摩理疗等服务需求较大

  2022年4月,西安市民政局印发《西安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连续两年在城六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总共达到1200张,按照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实际投入资金进行补助,每张床位最高补助5000元;同时明确“家庭养老床位”要依托养老机构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做必要的适老化与智能化改造,并按照老年人提交的申请,根据约定的服务项目内容提供专业化、规范化、连续化的上门照护服务,为家庭照护提质增能。

  近日,华商报记者对西安市城六区开展了近2年的“家庭养老床位”进行走访,记录各区推动“家庭养老床位”落地的亮点做法,探讨共性问题的解决思路。

  《“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健全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发展‘家庭养老床位’”。

  今年10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官网发布的《关于印发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支持社会力量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将服务延伸至家庭。引导物业、家政等服务企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提升便捷化水平”。

  在今年6月,西安市民政局牵头起草的《西安市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鼓励采取‘公建民营’等模式,交由拥有相对应资质的专业化服务组织运营,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老年助餐、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等普惠性养老服务”。

  在各级民政部门文件中,“家庭养老床位”开展的根本原则均为“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强调要“坚持共同生活的亲属在老年人照料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学习相关照护知识和技能,提升居家养老照护水平,实现老年人原居安养的愿望”,同时“充分的发挥养老机构在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中的主体作用,依托相应的设施设备,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服务需求,提供专业化、规范化、连续化的上门照护服务”。

  根据相关文件,“家庭养老床位”包括“适老化设施”“老年用品”以及“智能化设施设备”3个版块,分“基础和可选”2种项目类型,基础部分主要是家庭安全和生命安全管理部分,可选是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生活品质和舒适体验的选项。

  比如,在“适老化设施推荐清单”中,有“地面改造、门改造、卧室改造、如厕洗浴设备改造、厨房设施改造、物理环境改造”6项。像“地面改造”中的基础项目为“防滑处理:在卫生间、厨房、卧室等区域,铺设防滑砖或者防滑地胶,避免老年人滑倒,提高安全性;高差处理:铺设水泥坡道或者加设橡胶等材质的可移动式坡道,保证路面平滑、无高差障碍,方便轮椅进出”。可选项目为“平整硬化,对地面进行平整硬化,方便轮椅通过,降低风险”等。

  “门改造”可选项目中有“房门拓宽,对卫生间、厨房等空间较窄的门洞进行拓宽,改善通过性,方便轮椅进出”等。

  卧室改造的基础项目为“安装床边护栏(抓杆),辅助老年人起身、上下床,防止翻身滚下床,保证老年人睡眠和活动安全”;可选项目为“配置防压疮垫,避免长期乘坐轮椅或卧床的老年人发生严重压疮,包括防压疮坐垫、靠垫或床垫等”。

  如厕洗浴设备改造的基础项目为“安装扶手,在如厕区或者洗浴区安装扶手,辅助老年人起身、站立、转身和坐下,包括一字形扶手、U形扶手、L形扶手、135°扶手、T形扶手或者助力扶手等;配置淋浴椅,辅助老年人洗澡用,避免老年人滑倒,提高安全性”。可选项目为“蹲便器改坐便器,减轻蹲姿造成的腿部压力,避免老年人如厕时摔倒,方便乘轮椅老年人使用”。

  在“老年用品配置推荐清单”中,也分“基础和可选”两类。比如,基础类有“手杖,辅助老年人平稳站立和行走,包含三脚或四脚手杖、凳拐等”;还有“防走失装置,用于监测失智老年人或其他精神障碍老年人定位,避免老年人走失,包括防走失手环、防走失胸卡”等。

  在“智能化设施设备配置指导清单”中,基础配置有“网络连接设备:保证信号传输稳定;紧急呼叫设备:可安装在卧室、卫生间、淋浴间等位置,易操作;报警器:燃气报警器、漏水报警器;视频监控设备:具有远程摄像功能,确认应急状态下能及时、准确掌握老人在家情况;尿湿感应垫:适合瘫痪失禁老年人使用,通过及时有效的尿液报警,避免老年人因长久湿润而长褥疮和烂皮肤;烟感探测器:通过烟感感应智能设备实现老年人居家烟雾报警、煤气泄漏实时动态监控、干预,立即处理;护理床:帮助老年人完成起身、侧翻、上下床、吃饭等动作,辅助喂食、处理排泄物等,满足老年人卧床生活习性和治疗需要”。可选配置有“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连接养老机构智能平台,当规定时间没感知老年人活动,平台系统发出警报;门磁感应器:检测老年人开关门情况,及时掌握老年人生活状态;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最重要的包含智能床垫或智能枕头,用于呼吸监测、心率监测、体动感应、离床感应;智能药箱,辅助提醒需要服药的老年人定时服药”。

  走访中,华商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西安城六区在实践中主要开展的有,按照老人需求和房屋的真实的情况进行的适老化改造,比如加装扶手、防滑改造等,在装备方面,主要提供的是燃气报警器、漏水报警器、视频监控设备、一键呼叫设备、智能手环和浴椅等。

  各区在试点“家庭养老床位”方面,均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免收床位费,需要被照护人自理服务和餐费等费用。

  在收费方面,目前也尚无统一的标准。拿午餐来说,有的一餐10元,有的25元,有的按照不同菜品搭配在20—40元间。

  在护理服务方面,每个被照护人情况不同,需求不同,费用也不同;各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比如,有机构的推拿(单个部位)时长20分钟,收费45元/次;有机构的全身按摩时长45分钟,收费100元/次,脚底按摩时长45分钟,收费80元/次;还有的机构全身按摩98元/次,时长40分钟;局部是68元/次,时长60分钟。

  据了解,此前相关部门明确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由市场形成,而对于“家庭养老床位”的收费标准也尚无明确要求。一机构负责人说:“这是因为每个企业的前期投入不同,而且统一收费标准要以‘服务流程和内容统一’为前提。”

  作为西安市“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试点单位——新城区西一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200张“家庭养老床位”,该中心是一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由西一路街道建设再交由陕西数智医疗养老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负责人雒萍说:“目前,中心开设有349张家庭养老床位,主要在‘兜底’人群中开展,按照‘一人一案’以及老人的不同需求定制服务内容,其中助餐、助洁和按摩理疗等服务是老人需求较大的。”

  西一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显著位置悬挂着由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民政部门养老机构备案回执和卫生健康部门颁发的医疗经营许可证。

  “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是今年10月申领下来的,也就是说2024年1月8日即可申请医保定点,这对有医疗服务需求的老人来说是个好消息。”雒萍说,“我们机构还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健康知识、基础照护技能的培训来提升家庭成员的照护技能,像我们开展的‘收纳’讲座吸引了除‘家庭养老床位’家庭成员外诸多辖区市民的捧场。此外,在‘养老助餐’服务方面,我们还发动机构的保洁员和同事们有偿配送,配送费为5元/次。”

  随后,工作人员还通过西一路街道智慧养老云平台展示AI实时定位系统如何定位老人位置。后台登录并点击相应按键后,大屏幕上立即显示使用该项服务的老人名单,点击老人姓名后即可显示老人的基本档案,如年龄、家庭住址、手机联系方式等。点击定位按钮,大屏幕上即弹出一张地图,一个红点显示老人实时位置;再点击轨迹回放,大屏幕即用不同红点显示不同日期老人的位置,以及这段时间内的老人最远位置。

  “你看,这是95岁魏姓老人11月22日——11月27日一周的活动轨迹。可以看出老人在这段时间主要活动范围是小区附近,最远到达西七路388号,此外11月24日老人还在北长巷溜达了一圈。”工作人员说,“在健康数据版块,如果老人绑定了健康手环,点开相应按钮,大屏幕上可以显示实时数据,如最高、最低血压、体温等。监测老人的活动以及相关健康数据可以在老人身体不适或生病时,提供相应的参考,帮助医生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西一路街道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魏晗说:“家庭养老床位是先在家中进行一系列‘适老化’硬件改造,再由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人员按老人需要提供专业化服务。”

  12月7日,华商报记者在新城区87岁张文远和83岁杨冬梅老夫妻家,看到了即将安装的设备。

  一进门,两位老人就兴奋地说:“你看这是浴椅、助行器,我儿子说‘作为子女,他们都想不到我们需要这些设备’。”

  随后,老人还从柜子里取出烟感探测器、紧急呼叫设备、漏水报警设备、视频监控设备。杨奶奶指着老伴说:“他2009年突发脑梗,当时在床上瘫痪了2年多,这些年经过活动又能自理了。所以在适老化改造方面,我们只进行了浴室的改造。而我们申请了烟感、漏水等报警设备,主要觉得年龄大了容易忘事儿,有了报警器又多了一层防护。另外,这个名叫‘视频监控’的设备,最初我们以为是摄像头还担心隐私完全被监控,直到工作人员解释说它只是勾勒个比照片的底片还模糊的轮廓,安装并与后台联网后,如果在家中摔倒或遇上其他突发状况,被设备检测到且时间达到报警时长后,设备会自动联系后台工作人员,他们也会立即联系我们家属。”

  2016年起,碑林区已开始探索“嵌入式家庭以床养老”,即通过设立家庭养老床位探索“养老床位跟着老人走”的各种可能。碑林区民政局社会事务和社会福利科科长田新社介绍,截至目前,碑林区累计设立家庭养老床位5016张。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每年投入约400余万元,将政府重点保障、定向扶助和关爱扶助的老人纳入服务范围,提供家政照料、康复护理、健康医疗和人文关怀等服务。

  同时出具相应的服务时长要求,比如,为三无老人每天提供2小时家政服务、每周提供1次康复护理服务;经认定过的特困失能老人每周提供4小时家政服务、每周提供1次康复护理服务;政府定向扶助老人每周提供2小时家政服务、同时对定向扶助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每月提供2次康复护理服务;政府关爱扶助老人每周提供2小时家政服务。

  二是针对关爱扶助养老和其他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补贴。关爱扶助养老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80元,其他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元。

  四是免费提供电子呼叫设备,设备结合老人的需求和科技发展不断迭代。从最初的老年手机、腕表到可进行智能看护、远程医疗等功能的百度机器人。目前使用的自主研发的“北斗关爱”App手机端服务系统,有与百度合作研发的“小度智慧养老”可视化语音终端,可实现“线上信息云+一键呼叫+线下上门服务”的方式,录入老年人信息3430人,可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作息规律制定老人探访频次方案。

  五是嵌入卫生健康部门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家庭医生与老人进行签约,提供入户巡诊、健康咨询、预约专家、上门送药、慢病随访、康复指导等服务,并每年为6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

  六是失能困难老人的护理补贴。按西安市《关于印发西安市生活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市老龄办发〔2015〕30号)规定,定期向特困失能老人发放生活护理补贴。

  七是志愿者服务。2017年起试点“爱心余额宝”养老服务,志愿者根据向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长获得“爱心”并存储起来。到自己60岁以上,或直系亲属需要养老照护服务时,可用存储的“爱心”兑换养老服务,实现互助养老、爱心循环。

  西安挚爱家庭服务中心是碑林区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碑林区“嵌入式家庭以床养老”主要承接单位之一,目前服务“嵌入式”老人619人。

  11月30日,华商报记者走访了接受该中心护理员服务多年的67岁重残老人董振海。47年前,在渭南下乡的董师傅突遭意外从腰部以下截肢,此后至今瘫痪在床。董师傅家中的卫生间、厨房台面都已进行“适老化改造”。

  “都是按照我的要求改的,卫生间门两侧各装一个把手,马桶侧面也装了一个把手,再就是考虑我坐着轮椅做饭,把厨房的台面高度降低了。”董师傅说,“我出事时,父亲已经不在了,妈妈走后,先是我大姐照料了一段时间。后来由残联派护理员照料,满60岁后正巧碑林区民政局推出‘嵌入式家庭养老床位’项目,我就开始接受嵌入养老服务。虽然享受的是不同部门的服务,但护理员一直都是挚爱的范秀,因为挚爱承接了残联和民政的不同项目。”

  “我是全护理,需要小范天天上门服务。小范是四川人,做事麻利,她现在每天进门换上工服就收拾房子然后做饭,早就不用我说。”董师傅说,“我是腰部以下残疾,行动很不便。尤其是冬天,大小便弄脏裤子后,洗起来很不方便,这些年都是小范给我洗。另外,因为我常年卧床,大便经常会堵住家里的老式马桶,请人通管道既麻烦又要花钱,小范准备痰盂,让我方便完放到卫生间,她来了收拾。”

  “她做炒菜米饭很好吃,但她服务的对象多是像我一样的老陕,都喜欢吃面食。那段时间小范压力很大,我还教她包饺子呢!现在她做得越来越好了。”董师傅说,“我这样一个人,这么多年没有在护理上花费一分钱,真是要感谢政府,感谢好政策。”

  “我到现在都记得,董师傅跟我说的第一句线年前,我是真不会做,但当时好几位护理对象都爱吃面食,董师傅每次想吃饺子时就和好面等着我,边做边教我。照料他10年,我常常觉得他太孤独,所以我每天去都是找话和他聊,互相聊聊心事儿。”小范说,“我也愿意帮助他和外界联系。比如,教他网购不满意时退货,董师傅起初一直不知道网购不满意可以退货,我教他购物前先问清楚是否有运费险,再教他一步步申请退货,现在他都会了。还有就是我总推着他出门晒太阳,记得刚服务了一段时间后,推他出门晒太阳时院里好些邻居都说,‘哎呀,董师,你有了这个护理员,脸色都变了,越来越有精气神儿!’”

  小范说:“董师傅特别善良,加上他常年独居和外界有点脱节,产生各种想法我都能理解,我要做的是尽量安抚他。”

  同一机构的另一位护理员刘艳也说:“我们护理员群体可能是见过最多生活不如意群体的人,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我的护理对象中有一位从出生就确诊为脑瘫的70多岁的老人,至今还得靠近70岁的弟弟照料,他坐不稳,吃饭喝水都随时可能噎着。还有一家五姊妹,老大和老三分别确诊为乳腺癌和肺癌,老二脑子受了刺激,精神状态不稳定,老五也瘫痪在床……每个家庭每个人对于护理的需求不同,作为护理员就是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2022年7月,雁塔区民政局公布了辖区可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服务的13家养老机构:

  长延堡街道办事处:陕西康源安德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西安长安泓润医院、陕西华泽悦夕阳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雁塔分公司;

  电子城街道办事处:陕西康源壹心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市雁塔区怀仁康养养护院;

  漳浒寨街道办事处:陕西文投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陕西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老年公寓。

  近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13家机构之一的陕西颐阳九九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居家养老业务相关负责人张洪焘说:“按照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立要求,目前我们在曲江街道建成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并在缪家寨、羊头镇社区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对辖区8户‘兜底’老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在该养老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该中心的入住流程、不同收费标准和对应的服务。

  “我们目前有一项特色服务正在推广中:帮助失能失智老人、残疾人士泡澡。我们使用分体便携式浴缸,由团队上门服务,实现失能失智老人在家中泡澡自由。”张洪焘说,“在家庭养老床位方面,我们主要依托机构现有的智慧化平台和不同老人需要,为老人家中安装如生命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燃气探测器、求救按钮、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同时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家政、巡访探视等服务。”

  “我们公司对每一项服务内容和操作流程作出详细规范,比如助餐服务要求助餐当日11时15分前往机构厨房进行配餐工作,同时要求配餐餐食不能出现撒漏、变形等,并根据助餐对象的距离,规定不同送餐时间和餐食温度。在助洁服务方面,要求服务前要与老人沟通好并测量生命体征,对擦洗身体的顺序和不同部位的擦洗方法也都有详细要求。”张洪焘说,“在助医服务方面,我们从前往客户住所,准备老人就医所需证件及物品开始为护理员计算工时。在具体的服务方面分客户是否出现紧急情况做处理:如果客户在医院突发紧急情况,护理员要就近联系医生;如果在途中突发紧急情况,则需要立即到就近医院抢救治疗。完成上述服务后,护理员还须联系家属和主管等。”

  张洪焘说:“我们一直认为,养老服务的标准化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每一项服务内容和操作流程作出详细规范,一方面保证服务质量,确保不同的服务人员在提供同一项服务时都是统一的流程和规范。另一方面给机构自身评价、患者和第三方评价提供参考,出现问题时也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当日中午12时许,华商报记者前往缪家寨小区“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对象——79岁的缪师傅家中,他是独居老人也是重残人士。作为九九养老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对象,按规定为他免收了床位费,但护理费用和餐费需自行承担。张洪焘说:“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我们只收取了老人的餐费,每月的护理服务我们是免费提供的。由于这8户都是‘兜底’老人,所以我们为这几位老人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都是免费的。”

  推门进去,缪师傅正在吃刚刚送来还热乎的面。“今天这‘三合一’的面美很!”缪师傅说。

  接着又说:“虽然我不爱用这些电子设备,但时间长了发现这些还是有用。比如,厨房安的那个报警器,有一次炒菜我忘了关火,开着电动轮椅出门在小区和人谝闲传。结果油烟太大引发报警,护理员收到报警后立刻联系我,我赶紧往回走,护理员基本和我同时到家,给我把煤气关上,把窗户打开。现在想想,那天如果没有这个报警器麻烦就大了!”他又指着卧室床头安装的紧急呼叫设备说“一次还没有用过”。

  临走时,缪师傅再次说:“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不用住养老院在家也能养老!”

  “老伴腿部残疾多年,这两年还有一些糊涂,讲线岁的于老太太日常除了关照好自己的慢性腰疼病之外,就是照料卧病在床的老伴,很是操心和辛苦。不过,自从2022年申请到家庭养老床位后,楼底下有了送服务的团队,这让于老太太觉得暖心,“有专门的人关心我们了。”

  于老太太住在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街道大兴东路社区大兴景苑小区,11月5日,华商报记者来到于老太太家,老伴老宋今年82岁,于老太太正在照顾老伴吃饭。

  负责为家庭养老床位提供服务的机构为陕西省东时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护理员王女士、肖女士像往常一样来到老宋家里,免费为老宋测量血压。

  “去年后半年,给我们送来了床、洗浴椅、防滑地垫、智能摄像头、智能手表,这些都是免费的,摄像头已经装上了,与子女手机连着,他们可以看到我们老两口在家里的情况。”于老太太说,“床是可以升降的,老宋需要坐起来时就比较容易,床上还有护栏,也不用担心从床上掉下来;洗浴椅、防滑地垫也很好用。”

  于老太太说,家里请过好几个保姆,但都不合适,最多干了一个月,“一是舍不得花这个钱,二是也不称心。现在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可以联系他们(护理员),他们就在楼下,也方便。”

  华商报记者来到于老太太所在楼栋的一楼,楼栋门口挂着“大兴东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牌子,也就是陕西省东时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的办公点,除了提供养老、助老的服务,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老年餐厅。

  这家机构受莲湖区民政部门委托,为莲湖区参与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的老人提供服务。机构负责人高先生介绍,政府有相应的奖补政策,奖补给机构,由机构负责提供服务,原则是“一户一策”“一户一档”,需要用到的适老化设备一般有升降床、护栏、手杖、扶手、轮椅、洗浴椅、防滑地垫、摄像头、烟感报警器、智能防走失手表等,除了免费提供之外,还负责免费安装,教老人如何使用……

  高先生介绍,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功能主要分为两部分,生命安全保障、身体功能性保障,前者主要依托智能设备,比如智能防走失手表,会设有“电子围栏”,就是预设一个生活区域,当老人走出这个区域时,后台就会报警;后者主要依托有医护背景的工作人员,要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

  护理员王女士说,定期会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血氧,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会提醒老人及时就医。

  84岁的童老太太住在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中海开元壹号社区,老人独居,有心脏疾病,做过手术,她也是未央区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中通过评估的一员。

  西安松鹤养老院受托为未央区家庭养老床位提供服务,养老院工作人员胡女士的办公地点在中海开元壹号社区,为中海开元壹号社区的老人提供服务。12月5日,华商报记者与胡女士一起来到童老太太家。

  从家里设施看,为童老太太配置的设施有,浴室里的扶手、洗澡椅、防滑地垫、手杖、摄像头、智能手表等。“经过评估,根据每一位老人的情况,对居所进行适老化改造。有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等,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搭配适合的设备。童老太太目前的身体以及居住房屋,不需要升降床。”胡女士介绍。

  “家里的床挺好,你看,之前儿子帮我在床上装了护栏,也不用担心摔下来。”童老太太说,“儿子们忙工作,大儿子还远在外地,老伴去世多年了,平时就是我一个人生活,上了年龄,身体不好,尤其心脏。”

  一开始,胡女士和同事上门服务时,童老太太也是有点摸不清状况,家里适老化改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童老太太大概懂了。现在,非常希望服务人员能多上门。看到胡女士和记者来了,她热情邀请大家坐下,“多聊聊天,你们多管管我。”

  给童老太太配备的智能手表,老人对使用还不是很熟悉,胡女士打开手表盒,先把手表充上电,“先充电,有电了,我给您说咋用。”胡女士说。

  童老太太对服务是满意的,“给家里装了这么多,都是免费的。有了扶手、防滑地垫,在卫生间,不用担心摔倒,有什么紧急情况,可以联系他们。”童老太太说。

  胡女士说,松鹤养老院的背后是民营医院唐城医院,对老人服务时,有医护资源,这是优势。“我们与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签有合约,也就是《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协议》,根据合约履行服务。”

  西安松鹤养老院与童老太太签订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协议》约定,甲方安排本机构直接管理人员进入乙方指定的家庭场所,为乙方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服务期限为5年。乙方家庭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已享受政府补贴,甲方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甲方可以收取护理费、伙食费、护理耗材等费用,不得收取床位费。伙食费、护理耗材等按照非营利原则据实收取。协议就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细致约定。

  77岁的陈大爷和老伴住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老人仓村,2022年,陈大爷脑梗比较严重,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机构发的升降床,陈大爷结结实实用上了,目前,脑梗已经好转很多。

  陈大爷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由十里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提供,该中心由普康和兴医养产业集团下辖运营公司运营。12月7日,十里铺街道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十里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祝女士及同事与记者一起来到陈大爷家。

  陈大爷家,升降床、医用防褥疮气垫、轮椅、助行器、洗浴椅、摄像头、烟感报警器、厨房溢水报警器等一应俱全。陈大爷的老伴介绍,2022年,陈大爷脑梗严重,卧床养病,需要人照顾,这个升降床起到了很大作用,“躺下或坐起,我们照顾时能省不少力。轮椅和助行器也是需要的,都是免费发的,给我们省了一大笔钱。”

  说起服务,陈大爷老伴直说:“好得很!好得很!”陈大爷精神状态看上去不错,他也不断附和着老伴所说的话,对服务机构的人员点赞。

  在陈大爷家厨房,房顶装着烟感报警器,在洗菜池外侧下方,装着另一个报警器,“如果老人忘了关水龙头,水溢出来,报警器就会响,可以避免水灾。”祝女士说。

  陈大爷老伴说,儿子儿媳忙工作,“我们现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也可以联系他们(祝女士和同事们),他们懂护理,知道老人的需要,专业得很。”

  除了适老化设备配置到位,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提供上门服务,比如测量血压等比较基础的健康监测。“对于家庭养老床位名单中的失能老人,我们会做得更多,帮助护理,家里清洁服务,甚至自带床单帮老人换上。这些活都比较细、比较累,但我们尽心尽力去干。一开始,老人们对我们比较警惕,不太信任,经过一段时间下来,渐渐建立起了信任。”祝女士说。

  华商报记者走访中,大部分享受“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都给出了好评,但提供服务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近两年的“试点”服务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尚待明确的几个问题。记者就这几个问题,采访了西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院执行院长翟绍果、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陈泽鹏,请他们支招。

  目前“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政府“兜底”人群中,即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无经济收入的“三无”老人;以及认定的特困失能老人、低保收入家庭老人、家庭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失独老人。

  尽管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认为,部分机构提供的家政保洁、助浴、助餐等服务,已吸引了不少老年人自费购买,但大部分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共同认知是“需要等老人观念的转变”。

  有相关从业人员说:“目前大部分老人对智慧设备的接受度不高,有老人甚至直接对工作人员说‘这些设备我不要,你给我换成钱吧’。难道这类智慧设备没有用吗?它肯定是有作用的,而且从长远看,它肯定会在养老服务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需要等,另一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加快老年人观念转变呢?”

  翟绍果认为:“家庭养老床位本质上是对失能老人的特殊服务,具有普惠兜底性质,让这些老人能在家里享受机构上门服务,将特定场所的服务搬到家里,在老年人家里提供养老服务,而且会列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目前,我们一方面应从政策上普及,再一方面让老人得到实惠,老人就会渐渐对此依赖,从而转变养老观念。”

  陈泽鹏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从温饱型生活迈向品质型生活的新发展阶段,“一方面,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步呈现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另一方面,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从结果来看,老年人潜在的服务需求并未转化成实际的利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服务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陈泽鹏说:“我认为可从供需两方面寻求突破。一方面构建多元协同、精准服务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例如,政府面向低收入老年人提供保基本、兜底线的‘雪中送炭’型服务,市场面向有一定经济条件的老年人提供高层次、个性化的‘锦上添花’型服务,实现把适合的服务向需要的对象精准供给。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育老年人利用社会养老的习惯与偏好,同时,充分发挥养老服务利用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同辈互动中帮助老年人转变消费观念。”

  走访中,有不少机构工作人员提到,目前几乎所有开展家庭养老床位的机构都提供助浴、助洁等服务,但不少老人尤其是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的老人对留置针护理、压疮护理等医疗服务需求很大,这对护理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养老机构目前很难真正做到“医养结合”,同时也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翟绍果认为:“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的方向,家庭养老床位提供的是综合性服务,医疗服务是其中的必有项,养老服务机构可以与医疗机构合作,强化自身的医养结合服务,也可以从人才招聘源头上选择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养老护理人员。”

  而在服务监管方面,翟绍果认为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可尝试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监管。同时,共同生活的亲属、社区也可以通过满意度评价的方式开展监管。价格方面,要依据收费原则,明码标价,透明化展开。另外,陕西汉中市“长护险”的试点工作值得推广,就是给职工社保增加一项“长护险”,将来在使用时类似医保的使用,这个对于老人来讲,是一项重要的实惠措施,也会成为国家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陈泽鹏认为,医养结合的本质是整合养老与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无缝衔接的系统工程,这决定其超越了单一主体的能力范畴,无论是医疗机构内增设养老床位,还是养老机构内增设医疗机构都难以充分的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我认为必须在医疗和养老机构间建立合作机制,打通基层医疗机构与邻近养老机构间的‘绿色转诊’通道。同时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嵌入医养服务,借助智慧终端设备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上传至医养结合平台,使平台及时向具备即时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转接业务,引导医护资源和服务技术等进行畅通流动,激活闲置资源。”

  走访中,有部分护理员也提出了一些助医、助行服务中产生的困惑:比如,有护理员问:在助医服务中产生的路费如何算?挂号费谁来支付?隔天给老人取药取片子还算不算在服务中?老人提出新的服务该如何应对?

  翟绍果认为:“在养老服务标准化方面,目前民政部已出台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流程和标准,各地能够直接进行参考,推动区域标准制定。”

  陈泽鹏同样认为,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是现阶段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在养老服务领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发布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础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但是其中针对管理和技术的标准较多,针对养老服务项目特别是护理服务的标准较少。”

  陈泽鹏说:“国家应以全面具体、可操作为原则,尽快推动有关标准出台,同时鼓励各个地区市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地区实际要和细节出台区域标准,并根据实施情况适时对服务标准做动态调整,确保标准有效落地。同时,还应在服务流程、服务费用、服务资质、服务评价等市民着重关注的内容方面出台有关标准。”

  按相关要求,目前几乎所有的养老服务机构都在开展或着手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但所有的经营者都面临一个平衡难题:如何在满足老人需求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有机构的负责人说:“老年助餐是所有老人的刚需,它的市场很广,但几乎所有经营者都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难题,也就是要解决‘持续经营’的难题。”

  而对类似“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对象来说,还需要加上配送成本问题,不少机构现在都由护理员兼职配送。“老年助餐”这项公益为先的服务,如何确保它的持续运转呢?

  翟绍果认为:“一方面,呼吁、鼓励餐饮机构加入到‘老年食堂’事业中来,同时落实政府对提供老年餐机构的补贴、税费减免等。此外,邻里互助、志愿者服务也是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的重要方式。”

  陈泽鹏则认为:“助餐作为一项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活动,首先应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结合地区需求与机构服务能力,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的助餐服务模式。其次,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健全公益慈善活动与社区助餐服务的联动机制。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基层政府或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餐费补贴。最后,引入积分制、时间银行等志愿服务机制,支持志愿者、活力老人等群体参与到助餐服务中,在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营造互助养老的良好氛围。”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任婷 文/图

相关产品